心理健康資訊 醫療防疫資訊心理健康網站醫療防疫網站社區求助資源訂閱專刊

歡迎投稿聯絡我們專業人員討論區一般民眾留言版 心靈諮詢門診 SARS心聞SARS心靈專欄

最新消息關於行動聯盟相關新聞報導首頁英文版

心理健康資訊

協助孩子勇敢的對抗SARS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臨床心理師 張如穎

本文章轉載自心靈園地

 

         最近一個月來SARS疫情在電子媒體上不斷地重複播放,而近日台北市立和平醫院所傳出的封院隔離事件,更躍上各媒體的頭條新聞,在各新聞節目中除了對於疫情最新情況的介紹之外,同時透過現場轉播的方式將封鎖線外的場景直接傳送,這樣的傳播方式將許多咒罵、抗議、情緒化、自殺、跳樓的場面或消息,直接送入各個家庭中。


  由於許多人對於疫情都抱持相當高的關切,也遵守許多專家的建議,避免出入人多聚集的公共場所,相對的也提高在家中或觀看電視節目的時間與機會,當媒體不斷地重複傳送關於疫情的報導時,除了增進國人對疫情的瞭解之外,同時也讓我們對疾病的害怕產生了加溫的效果,這種擔心與害怕的情緒在和平醫院隔離事件發生之後,逐漸地醞釀,而反覆的重播情緒化的抗議畫面以及不斷傳來新增病例與死亡病例的消息,對於國人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對於成人而言,我們或許可以透過媒體或查詢相關的報導、網站或資訊而瞭解疾病的影響與治癒率,因而降低恐慌與恐懼,但是對於兒童,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他們缺乏主動獲知或尋找正確資訊來源的能力,只能被動地接受各種媒體傳來的訊息,其心理上與情緒上的衝擊不可忽視。當我們看到許多隔離區的家屬、病患或醫護人員的努力、抗議以及情緒化的行為時,心裡不免產生產生難過、害怕、擔心、感動等情緒,這些大人們的情緒反應很可能隨著言談過程當中再一次的傳達到了孩子心中,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的孩子就無形地被這一些負面的情緒所籠罩。


  孩子們因為年齡的不同他們的語言以及對情緒的表達方式都不太一樣,一般而言,兒童以語言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擔心與難過的能力比起成人來的差,因此,透過詢問或談話的方式較不能真的瞭解孩子的感受。孩子們比較常透過遊戲、做惡夢、或一些日常生活行為的改變來呈現他們的情緒,例如:最近有的兒童開始會抱怨,為什麼電視要一直播SARS?為什麼SARS還不走?為什麼他們要這麼生氣?為什麼有人要爬到窗戶上面,那樣不是很危險嗎?我討厭SARS?我不要SARS?我們不要再看電視了!不要看新聞嘛!或者有的孩子開始會玩一些與SARS、口罩或死亡等相關主題的遊戲,例如:這個小狗得了SARS,它很快的就死了!這裡有SARS,我們要戴口罩,不然我們會死翹翹!或是抱怨做惡夢,夢到SARS病毒要來吃掉我。孩子們對於所處環境的變化其實也是相當敏感的,只是我們是否留意到或是我們是否正確的解讀他們所傳遞出來的訊息。要瞭解孩子們的感受其實並不難,我們可以觀察他們最近所玩的遊戲內容的主題,或是從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抱怨來瞭解,當孩子們透過遊戲或是一些情緒化的反應出現時,我們可以加入他們的遊戲當中,也可以在一旁觀察,透過孩子自發性的遊戲過程以及遊戲內容,來觀察並瞭解他們的感受,作為調整日常作息、調整觀看電視習慣或進一步與孩子討論疫情的依據。


  身為老師或家長,教育孩子對於傳染性疾病的瞭解有其必要性,但是在教育或傳達訊息的過程中,除了告訴孩子疾病可能帶來的不方便、病痛、或是嚴重的後果之外,教育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以及提供正面與正確的資訊亦相當重要。過度的強調疾病的負面影響與對健康的危害,而沒有提供正面的訊息,例如疾病的治癒率、適當的防護便能有效保護自己等訊息,只會帶來心理上的壓力與不必要的擔心以及害怕等情緒。就如日前電視媒體也曾播放一段記者的觀察,新聞中呈現了一位媽媽帶著兩位小朋友從客運上下車,小朋友忘了戴口罩,媽媽急著要求小朋友將口罩戴上,過程中母親表現了緊張與較強烈的情緒,看來似乎在責怪孩子。在日常生活的觀察中,我們也發現在醫院走廊或其他公共場所中,經常聽到母親這樣跟小朋友說:跟你講你要戴上口罩,你都不聽,現在到處都是SARS病毒,你不戴口罩,病毒進去你的身體,會死翹翹的,你知道嗎?這些例子中,母親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只是關心的過程中,太急了,無形中將緊張的情緒傳達給孩子或周遭的人,而孩子無力抵抗,只能默默地承受了。那麼,要如何做才不至於引發緊張的情緒呢?對兒童來說,遊戲是他們生活中最喜愛也最常發生的事件,因此,如果要有效而不引起緊張的教導正確的知識時,遊戲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管道,我們可以透過和孩子玩的過程,瞭解孩子對疾病或疫情的瞭解程度,同時也可以透過遊戲的方式修正其錯誤的觀念、教導正確的防範感染、或是防護措施,讓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建立正確的防疫行為,並使之成為一種日常生活習慣,這樣便能在不增加孩子負擔的情形下,建立了正確而有效率的防疫行為。


  對於學齡前或小學低年級兒童,我們可以透過說故事、玩遊戲、玩扮家家酒或角色扮的遊戲,來教育孩子。例如:在遊戲過程中,老師或家長可以輪流與孩子玩「假裝醫生與病人」的遊戲,在遊戲過程中讓孩子自由地想像或假裝各種疾病的醫治過程,藉著大人們假扮病人的角色時,逐步將SARS的症狀呈現在遊戲中,在此過程中,觀察兒童的反應或其扮演角色的處理方式,如此我們可以知道孩子們在哪些預防知識或是關於疾病的瞭解上有所偏頗,在蒐集足夠資訊的情形下,大人們與孩子互換角色,此時,大人們透過示範的方式,正面地呈現正確的疾病防疫知識與防護措施的準備以及實施方式,在玩的過程中藉著大人正確的示範與扮演,將能對兒童提供一個正確的示範,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到正確的知識與防護措施。對於年紀較大的兒童或是在學校情境中,可以將大風吹等類似的遊戲加以修改,加入各種自我防護或SARS疾病的知識在特定的座位上,以大風吹的方式進行遊戲,隨著遊戲的進行,孩子除了要認識各種防護的方法與疾病的知識的名稱之外,同時也在遊戲中讓孩子在各個不同的座位上,解說該座位專有名詞的內涵與執行方法,透過類似這樣的遊戲,孩子便能在很快的時間裡快樂地學習到正確的知識。除了讓孩子在遊戲當中學習到知識,我們也能夠結合原來在班級經營中的鼓勵、記點或記優點的制度,鼓勵孩子確實做到勤洗手、維護環境清潔以及自我保護等行為,持續執行並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當兒童對疾病的瞭解愈清楚,而自我保護與清潔的行為執行的愈徹底,其緊張與害怕的情緒便能有效的控制。


  透過玩遊戲,讓我們與孩子更接近,然而,在遊戲、說故事或角色扮演的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觀念是,做「正面的呈現與示範」,即是在與孩子的遊戲過程中,提供正確的訊息以及正確的作法或行為方式,做為孩童參考、模仿或學習的依據,進而誘發兒童出現我們所期待的行為,並且在孩子表現了正確的行為或反應時,父母或老師可以透過口語的鼓勵或實質的獎勵,以增加正確行為的出現。


  現在這個時刻,大家都對SARS十分關心,但是如何做才不會讓關心變成壓力則相當重要,老師與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如果能避免使用責難、恐嚇等方式,便能讓關心傳遞到孩子的心中,增進親子關係與師生關係,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在快樂的生活中,勇敢的對抗SARS。

 

 

  首頁 信箱 留言 討論 諮詢 簡字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中國輔導學會台灣心靈健康資訊協會心靈園地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共同建置